發布時間:2022-09-26 17:26:59 人氣:925
2022年9月20—22日,為總結交流旱作節水農業工作進展與成效,推進黃河流域農業深度節水控水,服務節水增糧增效,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技中心在山西忻州舉辦全國旱作節水農業研討觀摩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劉信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我國旱作節水農業歷史悠久、特色鮮明。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旱作節水農業發展,“十三五”以來,在“三北”旱區累計投入41.8億元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其中70%以上用于支持黃河流域旱作節水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因水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充分考慮水資源稟賦條件,根據降水時空分布,優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適度調減蔬菜、小麥等高耗水作物,增加玉米、馬鈴薯、雜糧等高水效作物。二是大力推廣旱作節水技術。集成推廣覆蓋保墑、水肥一體化、集雨補灌等旱作節水技術,每年帶動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應用面積超過4.5億畝次。三是加強節水技術指導與培訓。制定主要作物科學灌溉指導意見,持續完善全國土壤墑情監測網絡。各地各級農業農村部們每年累計組織開展節水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近600次。四是推進節水增糧成效顯著。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30%,節肥20%,增產20%-50%,其中玉米畝增產200-300公斤,馬鈴薯畝增產1500-2000公斤,冬小麥畝增產100-150公斤。地膜覆蓋集雨保墑技術降水利用率提高15個百分點,玉米種植范圍擴大到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上、海拔2300米以下的地區,增加種植面積1億畝,畝增產150-200公斤。
會議強調,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在我國旱作農業生產、甚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受黃河流域地區資源稟賦約束,該區域旱作節水農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方面黃河流域水資源先天不足,總量僅占全國的2.7%,并且該區域大部降水少、蒸發大、水質較差。另一方面,農田節水基礎設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積不到耕地面積的一半,不少區域生產方式比較粗放,水資源過度開發。解決缺水問題,是恢復黃河生機與活力的關鍵,“節水”成為關系黃河流域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詞。
會議要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將用好水、管好水和節約水作為重要職責,充分認識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推進黃河流域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工作的重要性。在思路上,繼續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統領,做到節約與增效、生產與生態、點片示范與整體推進“三個并重”;在目標上,重點就是節水增糧,實現旱作區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基本穩定,農業用水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效益雙提高。一是加快節水農業技術應用。旱地要重點推廣集雨節灌、蓄水保墑、等高壟溝種植、抗旱抗逆等綠色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大幅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水澆地要改進灌溉方式,推廣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同步推。建立與高效節水灌溉相適應的節灌高效種植模式,切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產力。二是強化農田節水設施建設。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促進灌排骨干工程與高效節水有效銜接。在不具備灌溉條件地區,針對性的建設集雨池、集雨窖等,充分收集和利用天然降雨,提高用水保證率。持續做好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支撐服務領導決策、農業抗旱減災和測墑科學灌溉。三是加強節水農業技術集成創新。針對生產實踐中突出問題,開展旱作節水農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技術熟化、成果轉化和技術集成創新。注重在推廣過程中收集農民關于節水的急難愁盼問題,有針對性加強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集成創新,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會議觀摩了山西省忻州市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以視頻連線形式邀請康紹忠、尹飛虎兩位院士就節水增糧增效做了專題報告,山西、甘肅、內蒙古等9省(區)進行典型交流。全國有關省(區、市)肥水技術推廣部門節水農業工作負責人及技術骨干50多人參加觀摩會。
相關推薦
猜您喜歡